中国上下五千年一共经历的朝代顺序为:夏商、西周、东周(分春秋与战国)、秦、西汉、东汉、三国鼎立、西晋、东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十国、北宋、南宋(与之并存的有金、辽、蒙古)、元、明、清。
秦朝: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,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,疆域涵盖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。汉朝:西汉与东汉,疆域在西汉时期达到鼎盛,东汉时期略有收缩,但仍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重要时期。三国鼎立:魏、蜀、吴三国并立,疆域分割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政权区域。
夏朝: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,发源于黄河中下游,统治时间约440年。商朝:商朝历经500余年,共传17世31王,分为三个阶段。西周:由姬发灭商后建立,史称西周。东周: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。秦朝: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,由秦始皇嬴政建立。
、宋(北宋、南宋)、辽、西夏、金、元、明、清、中华民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。
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的先后顺序如下:夏朝:约公元前2029年-约公元前1559年,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。商朝:约公元前1559年-约公元前1046年,商朝继夏朝之后,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。周朝:约公元前1046年-公元前256年,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,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。
秦朝(公元前221-207年):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。汉朝(公元前202-220年):分为西汉和东汉,共历29帝,延续四百零七年。三国时期(220-280年):曹魏、蜀汉、孙吴三国鼎立。晋朝(265-420年):西晋和东晋,上承三国,下启南北朝。
1、东晋十六国,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,始于304年,终于439年,包含16个政权。其中,东晋于317年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,控制汉地江南、荆湘地区,与十六个国家并存。十六国政权多为少数民族建立,如后赵、前秦、前燕等,曾占据北方大部分疆域,最远达漠北及西域。苻坚在王猛辅佐下,统一北方,版图东至沧海,西至龟兹,南至襄阳,北至沙漠,东晋与其对峙。
2、东晋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,以下是关于东晋十六国的关键信息:时间范围:始于304年,终于439年。政权构成:东晋:317年,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,控制汉地江南、荆湘地区,与十六个国家并存。十六国:多为少数民族建立,如后赵、前秦、前燕等,曾占据北方大部分疆域,最远达漠北及西域。
3、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分裂时期,西晋灭亡后,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现了一系列割据政权,统称为“十六国”。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,北方遭遇了继东汉末年以来最大的灾难。然而,尽管混乱,十六国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,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
4、北魏逐渐强大,最终统一了北方,消灭了南燕和后秦等政权。十六国时代基本结束,中国北方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阶段。南北朝时期的开启:刘裕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,北方的统一进程宣告完成。南北朝时期虽然仍然是分裂的,但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。
5、前秦成为了十六国中唯一成功统一北方的政权。同一时间,前秦又灭掉了代国,这是北魏的前身。代国的复国之路,则在一段时间后才得以实现。378年,前秦进一步扩张,拿下南阳,其势力范围不断延伸。最终,在379年,前秦征服了东晋的魏兴、襄阳、彭城,东晋的地图上显得极为狭小,几乎与历史上的大东吴相仿。
1、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三国势力崛起,魏蜀吴鼎立。魏国攻蜀,蜀汉灭亡。晋朝建立,三国归一统。晋朝分封诸王,导致八王之乱,中国西部和北部外族趁乱内迁,形成五胡十六国。西晋灭亡,东晋建立,南方局势不稳。前秦统一北方,淝水之战后,北方再度分裂,北魏统一北方。东晋灭亡,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。
2、图-魏蜀吴都城位置示意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公元263年,魏国大军挥戈南下,邓艾以奇兵破蜀,蜀汉在姜维的坚守后最终败亡,刘禅在成都城下降魏,三国鼎立的局面宣告结束。随后,司马炎继承大统,建立晋朝,结束了曹魏的统治。他汲取教训,实行分封制,却无意间埋下了“八王之乱”的种子。
3、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,分别是周朝(春秋战国)时期的晋国、三国之后的两晋、五代时期的前晋与后晋。说来也巧,与晋相关的,都是分裂的状态,也都是融合的状态。▲山西(晋)地图 周朝(春秋战国)时期的晋国。
4、五胡十六国时期,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等五胡和汉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西凉、北凉、前赵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秦、前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夏国、成汉等十六国之外,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、代国、高句丽、冉魏、西燕、吐谷浑、西蜀和翟魏等,实际远不止十六国。
5、东晋,中国朝代名,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,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,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。因少数民族内迁,建都洛阳的晋朝亡国,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,即晋元帝,史称东晋,东晋是门阀世族政治。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,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。东晋时代,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。
1、中国古代历史地图册—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主要内容如下:三国鼎立:曹魏:占据司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并州、冀州、幽州、雍州以及西域的广阔领土。蜀汉:以益州和南中为根基。孙吴:在扬州、交州等地建立了稳固的防线。西晋统一后的版图:疆域包括司州、豫州、并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平州、雍州、秦州、凉州等地。
2、东晋十六国时期,地图上划分出两个明显的部分:东晋的领土主要集中在江南,而北方则分裂为多个政权,如后赵、前赵、成汉、前凉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秦、西秦、后凉、魏、夏、北燕、南燕、后秦、南凉、北凉、西凉,每一个政权都在地图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3、南北朝时期,中国历史再次呈现出南北分立的局面。北朝,以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为主要代表,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,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。南朝,以宋、齐、梁、陈为代表,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。
4、北方,袁绍在幽州的战争中,公孙瓒败局已定,自杀身亡,这为袁绍统一河北铺平了道路,他的崛起标志着北方局势的动荡与转变。这些历史片段,描绘出建安初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烽火连天,英雄们的抉择和成败,共同塑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。
5、袁绍势力:统一河北:袁绍在幽州的战争中击败了公孙瓒,为统一河北铺平了道路。北方局势动荡:袁绍的崛起标志着北方局势的动荡与转变,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北方。综上所述,东汉建安初年的地图呈现出了曹操、刘备、孙策以及袁绍等势力在各地的分布与变化,这些势力的争斗与扩张共同塑造了当时的历史格局。
6、东汉建安初年的地图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袁术称帝与势力范围:袁术在寿春僭越称帝,建号仲氏,此时他占据的地盘包括豫州南部、徐州部分地区以及寿春为中心的广大区域。但随着孙策、吕布、曹操的反对,他的势力范围迅速萎缩。袁术称帝后,丧失了江东大片土地,仅剩庐江、淮南和广陵三郡。
1、前秦苻坚统一北方,东晋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,标志着北方的动荡与重新划分。然而,淝水战败后的北方陷入了更深的分裂,鲜卑拓跋珪崛起建立北魏,最终由太武帝拓跋焘实现北疆的统一。南方,刘裕平定叛乱,废黜东晋皇室,建立了刘宋,标志着南北朝的开始。
2、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三国势力崛起,魏蜀吴鼎立。魏国攻蜀,蜀汉灭亡。晋朝建立,三国归一统。晋朝分封诸王,导致八王之乱,中国西部和北部外族趁乱内迁,形成五胡十六国。西晋灭亡,东晋建立,南方局势不稳。前秦统一北方,淝水之战后,北方再度分裂,北魏统一北方。东晋灭亡,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。
3、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,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,在此期间,中国北方一直由赵、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,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,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。公元三一一年,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,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。
4、三国(220年-280年)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,分为曹魏、蜀汉、孙吴三个政权。赤壁之战时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。曹魏疆域: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,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,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。
统一北方:苻坚统一北方后,自信心膨胀,试图东西两线同时进攻东晋。大军南下: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,但最终因朱序误报和内部混乱导致溃败。战争过程与结果:洛涧之战:北府兵以五千对五万,以少胜多,展现了非凡战斗力。淝水之战:东晋以静制动,利用秦军内部混乱,最终取得胜利。秦军全面溃败,无数秦军丧生,苻坚败逃。
战争史中,一场决定性的战役——淝水之战【历史长卷,21幅地图揭示】,公元383年,百万秦军对阵八万东晋,结果出人意料地揭示了战争智慧与人性的较量。苻坚的轻率与东晋的内部平衡,共同绘制出这场大战的篇章。在北方战乱的洪流中,京口崛起,如同一座军事与经济的桥头堡。
淝水之战地图 然而,由于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不顾主客观条件,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,征兵百万,民兵未经训练,战斗力低,以至于与东晋军队局部接触便使前秦数十万军队全线溃败。其次,苻坚忽视了前秦军的作战欲望 当时其实从上到下,前秦军大部分人的不想打的,或者说作战欲望没有那么旺盛。